原黑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宋长生

期次:第452期       查看:974


  宋长生,1949年11月出生,山东省平原县人,中共党员,首都师范大学管理二学位,教授。曾任:中共全国十七大代表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全国伦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哈工大博士生导师、全国煤炭系统拔尖人才、全国煤炭高校优秀学生工作管理干部、煤炭部优秀思政研究干部、思政课教材编委副主任;中共黑龙江省十届委员会委员、省模范党务工作者、省劳动模范、省学科带头人、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、省煤炭协会副会长、省非公有经济学会副会长;黑龙江矿业学院党委书记、黑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、中共七台河市市委书记兼市人大主任和军分区第一书记、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常委、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。

    问题1;请您给我们回顾一下,当年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,您带领班子成员做出学校主体搬迁哈尔滨这个重大历史决定的?
  答:我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,做决策应该做到“三顺”。一是顺势,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,使决策做到顺应国家发展大势;二是顺茬,在继承历届班子优良传统基础上勇于创新,使决策做到顺茬;三是顺心,发扬民主、正确集中,使决策做到顺应民心。
  在经过半年多反复学习思考、调研论证、上下左右协调的基础上,学校党委在2000年1月3日召开了五届三十次会议,做出了在哈尔滨市建新校区的重大决策。其历史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:一是从学校发展史上看,学校曾有这个愿望,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成。二是从师生员工层面上看,有这个要求。为了更好适应国家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,大家希望能在一个更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中办学。三是从国家层面上看,有这方面政策支持。国家于1999年先后下发了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》和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,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,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新政策。特别是在《决定》中明确“高校可以到异地合作办学”,这为我们如何扩大教育资源、如何提高办学层次指明了方向。四是从学校当时的工作基础和队伍的精神面貌上看,有实现建新校区的能力。在哈建新校区,需要大量资金,虽然学校缺的正是资金,但 “只要精神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”。有学校历届班子和师生员工打下的基础,有在煤炭部主管划转黑龙江省主管后,时任副省长王佐书同志到学校接收时,对学校实施“九五”计划以来,班子和队伍建设等16项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,并讲应该在全省推广。为实现这个重大决策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  问题2:在哈校区建设和发展中,凝聚了您和班子成员太多的智慧和心血,这期间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?
  答:在哈校区建设和发展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有两个方面。一是以筹建和融资人为代表的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,那种求真求实、创业创新的“七不怕”精神。当时我们建设新校区采取的是“边征地、边规划、边融资、边建设、边办学”的“五边”方针;标准上是要达到“五化”,即现代化、科学化、网络化、社会化、生态化;融资上是紧紧抓住政府主渠道、扩大招生规模、银校、企校、国内外合作、盘活资产、以项目引资金、提高工作效率、全成本核算“九个不放松”;请监察和上级审计提前介入,严把规划、设计、资金、材料、工期、质量、文明施工和廉洁“八关”;在领导上同心同德、同舟共济,对“一校、两地、四校区”,实施扁平化管理,国刚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,还担任资金使用和防“非典”领导小组组长,副书记李广才、李青同志,副校长孙登林、遇华仁、张凤武、李振民同志和党委委员郝传波、王炳森都是一人兼多职。大家都日夜奔忙,党委会经常放在晚间开,特别是负责哈校区建设的常务副校长孙登林同志,每天早晨3点多起床,晚上11点多休息,累病晕倒在工作岗位上,把教育厅长张永洲同志感动的都流眼泪。党委和行政超前思考研究,牵肠挂肚的解决师生员工在两地办学和主体迁移后的实际问题。许多教职员工都深有感触的说:学校真是把我们工作生活关心到了极致,我们只有把学校的事业当做自己家的事做得更好。在校区建设总结大会上表彰的徐向国、朱庆林、龚艳等27名同志,就是大家的代表,他们更是不顾个人得失,用汗水、泪水、血水甚至生命换来了建设和发展的成绩。为搞好两地办学,广大教职员工不论个人和家里有什么事,都不分日夜和节假日,无怨无悔的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,大家还自愿捐款建江堤。学校在困难大、矛盾多的情况下,不仅使哈校区建成了、办学规模扩大了、教育质量提高了、学生(就业率入党率)素质提高了、科技水平提高了、学科建设上硕士点了、主题教育效果明显了、改革深入办学效益提高了、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改善了,还增设安全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,明确了充实内涵迎评估、更名科技大学的思想和任务及措施,校党委和行政有19项工作分别受到上级表彰,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标。
  第二个让我非常感动的是,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各方的支持。在哈校区建设和发展中,国家计委、财政部、教育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,省委、省人大、省政府、省政协和省军区领导及省教育、财政、计委、审计、公安、组织、宣传、办公厅等各部门,哈尔滨市和鸡西市领导及有关部门,还有王洪斌、姜承学等许多校友都从不同角度给予大力支持。哈尔滨、大庆等省内许多市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赞助。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彭珮云、时任省长张佐己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王显政等20多人次省部以上领导,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后都给予高度评价。时任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在2002年7月12日专程到鸡西校区视察时,除肯定学校其他工作外,特别对在哈尔滨建校区给予高度赞扬。他说“这是明智选择,是重大战略决策”。在2001年12月22日,省委副书记杨光洪同志带领省委组织部等8名厅级干部,专程到鸡西校区视察工作,并在学校第六次党代会上做了重要讲话。